青州创盛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温室大棚电话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24小时咨询电话
13323205011
青州创盛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 13323205011
  • www.xnnyws.com
  • 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
新闻中心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概况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最后更新::2018-03-12 08:54:16 浏览::4745次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概况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新形势下,设施蔬菜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蔬菜》特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张真和谈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十三五”发展重点,并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 推进“供给侧改革”,设施蔬菜前景好
  首先,我国设施蔬菜总面积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设施蔬菜面积391.5万hm2(5 872万亩),到2020年预计达到410.5万hm2(6 158万亩),发展面积在不断扩大。上述面积是否存在“水分”?个人认为是有的,有些省份还比较大。例如有一个设施蔬菜大省,2016年经过严格核实后的上报数据显示,该省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60.6%和39.2%,其中塑料小拱棚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74.6%和61.6%,塑料大棚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52.8%和27.5%、温室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61.9%和40.6%。
  其次,设施蔬菜的产值继续保持高占比。2015年全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总播种面积2 454.9万hm2(36 824万亩),产量88 421.6万t,总产值达到17 991.9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23.4%、33.6%和63.1%。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 548.8万hm2(38 232万亩),产量91 834.9万t,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设施蔬菜分别占21.5%、30.5%和62.7%。2016年设施蔬菜所占比重之所以有所下降,是因为一些蔬菜省份在“挤水分”。
  再次,设施蔬菜价格好,波动小。从总体价格看,近年来蔬菜价格波动加剧。2014年全国36种蔬菜产品年均批发价只有3.97元·kg-1,处于近5年同期最低位,2015年恢复性增长到4.39元·kg-1,2016年攀升到历史新高位4.93元·kg-1;从设施蔬菜的主要上市时期看,更显效益稳定。2012~2015年,12月至翌年4月的月均价不仅价位高而且波动小,其中月均价最高的2月均未低于5.5元·kg-1,2016年达到7元·kg-1,创历史新高。并且在2014年整个蔬菜产业产值和纯收入严重缩水的情况下,设施蔬菜效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有效益才有发展,规模才会扩大,所以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设施蔬菜发展仍被看好。
  2 设施蔬菜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
  我国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温室制造业相对落后,国产温室结构性能差。二是进口温室价格昂贵,能耗高,生产效益差,国内大部分设施用不起。比如在北京,要想保证现代化连栋温室冬春茬黄瓜的优质高产,每平方米能耗花费大约需要300元,冬春茬温室番茄也要150元左右。三是老旧、劣质设施比重大,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劣质温室比重大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度不高,比如合理采光时段原理和异质复合蓄热保温体原理,连很多日光温室的设计者都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自发建造日光温室的广大菜农和社会组织了;再一个是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采取高额全覆盖的财政补贴政策和限期完成高指标发展任务,压力大,验收标准低,甚至没有标准,于是建成了一大批结构性能低劣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缺少排涝工程,风、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又时有发生,导致蔬菜冷害、冻害频发。
  2.2生产成本持续走高,比较效益滑坡
  一是劳动力结构劣化、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大城市郊区菜农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远离大城市的农区菜农年龄以55岁居多,且多数是妇女。劳动力不仅结构劣化,而且成本持续上涨。用工成本最便宜的地方一天50~60元,普遍是80~140元。有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经营的主要成本,在蔬菜生产企业能占到总支出的40%~6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综合机械化率非常低。整个蔬菜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在20%~30%,设施蔬菜更低。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用工多就不可避免,所以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设施蔬菜影响最大的是比较效益下滑。虽然之前说设施蔬菜主要上市期价位高、波动小,但是和过去相比,比较效益显著下降。三是资源消耗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的水、肥、药消耗量远高于大田作物,其利用率比大田作物更低,农资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四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仍比较低,比如果菜类每平方米产量大都在10~30 kg。
  2.3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一是生产的分散性。时至今日,我国蔬菜生产仍以散户为主,在这种状况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很多缝隙。一些不法药商钻空子,违禁添加剧毒、高毒农药,欺瞒农民,也有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只要能赚钱,就不管农残高低。二是监管的随意性。比如对投入品的监管压力大时管得严,压力小时就管得松,监管上没有尺度,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地区间宽严不一。三是追溯的虚无性。不少蔬菜产品都贴有可追溯二维码,但是真正用手机一扫,发现基本没内容,做样子的。但湖北长阳地区做得比较好,二维码扫出来的内容很丰富,从产品名称、生产时间,到用药施肥情况等一应俱全。四是流通的粗放性。在蔬菜流通环节,发达国家都是专用的蔬菜冷藏车运输,我国则是多用简易车辆运输,这就导致国内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损耗。为了降低损耗,一些不法商贩会用违禁药剂保鲜,比如近年来报道的大白菜用甲醛、大葱用硫酸铜防腐等,这些非法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使市民提心吊胆,对农产品缺乏信任。
  2.4蔬菜产业组织发展进程严重滞后
  首先,设施蔬菜生产仍以散户为主。其次,农事托管型社会化服务缺失。比如大田作物,不仅有专门负责植保、耕种、收获的公司,而且有从种到收全程托管的社会化服务;但是蔬菜作物托管服务就非常缺失。第三,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多有名无实。国内有很多合作社,但是真正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种苗培育、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等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极少。往往是一些村里有权势的注册合作社,对上截留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下“盘剥”村民。而国外的专业合作社,所有入社社员会共同出资注册一个公司专门经营合作社的产品,统一为社员采购农资产品;社员的蔬菜采收后,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等级标准进行商品化处理,然后交由公司统一销售,公司将产品卖掉后凭电子结算单与社员进行结算,在此之前公司无需向社员支付产品收购资金,年底公司还会按照股份进行利润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非常紧密。但是国内很多合作社都没有利益联结机制。第四,销售服务主力军仍是经纪人、个体营销户,缺乏现代经营销售服务组织。所以整个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仍相当低。

  3 设施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重点
  3.1全面提升设施的抗灾生产性能
  一要鼓励引导大型、老旧、劣质园艺设施的升级改造,提升其结构性能,增强抗御至少5~10年一遇的严寒、风雪、雾霾等气象灾害的性能,同时兼顾适应机械化作业。各级政府应当像当初鼓励发展一样,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措施,引导蔬菜园艺设施升级改造,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二要大力加强设施蔬菜园区的排涝工程建设,保证在大暴雨量级下雨水不倒灌、园区不出现大面积积水。各地对灌溉都很重视,但是对排涝重视不够,比如2012年7月的京津冀特大暴雨,造成下挖式日光温室大面积垮塌,损失巨大。近年来北方夏季突降暴雨的频率呈上升之势,就更要重视园区排涝。

  还要改善通风。现在所有的拱形棚只是两侧开口通风,高温热害问题突出,但是顶部开口通风又会漏雨水。怎么办?通过在棚顶增加一个微小拱棚,实现顶部防雨通风,显著加强“烟囱效应”,提高通风降温效果。
  此外,研制菌菜复合型现代化温室集群,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构建菌菜复合生态系统。即温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种植蔬菜的温室,下部为生产食用菌的菇房。例如双孢菇,在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16~20 ℃的温度,并且需要通过不断换气来保证菇房空气清新,那么可以将菇房交换的气体引入蔬菜温室,夜间防止温度过低、白天防止温度过高,同时从菇房交换出来的气体中含有900 cm3·m-3的CO2,可为温室补充CO2,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3.2积极开发应用新型覆盖材料和补光装备
  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正在开发高透光、高散射功能膜,目标是将功能膜雾度提高到50%~75%、初始透过率达到90%以上,球面光度计测出的散射光遮盖率对比度达到95~99%。覆盖此类高透光高散射覆盖材料,可有效改善植株中下层功能叶片的光照条件,促进设施蔬菜优质高产。
  我们还在组织研发新型植物补光灯。“雾霾时代”已经到来,冬季蔬菜生产本来就光照不足,加之时有重雾霾侵袭,植物补光灯已成为冬春设施蔬菜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装备。2015年11~12月,渤海湾地区遭受持续40多天的雾霾侵袭,凡是用了补光灯的日光温室果菜,不仅安全越冬,而且产量可观,增收效果极为显著。正在研发的新一代LED补光灯,目标是给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提供最佳光谱组合和经济有效的辐射强度,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并具有低成本优势。
  3.3全力推进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
  全力推进机械化,是发展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大幅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国产的播种育苗机械比较成熟,穴盘轻基质育苗精量播种流水线已经进入应用普及阶段。但方体育苗基质制作与精量播种流水线尚未用于生产。据了解,此种育苗方式因其移栽的效率是穴盘育苗的3倍,在欧洲很盛行,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应该积极研发;同时,按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还要大力推进耕整、施肥、作畦(起垄)、覆膜、田间管理、采收、田园清洁全程机械化,还有采后处理流通的机械化、冷链化。时下应将健全冷链提上重要日程,特别要普及负压预冷概念,大力发展田头预冷设施设备,要让“预冷”走出采用常压冷凉保鲜库冷却的“误区”,明确要求必须在负压,最好是在真空条件下预冷。其实与常压冷凉保鲜库相比,负压预冷库的建造并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据了解,将80 m3的常压冷凉保鲜库改建成负压预冷库只需增加2万~4万元。还要强调的是,在蔬菜产区不应该花巨资建设产地批发市场,而应当建预冷、冷藏保鲜服务中心,并为客商提供组织货源和预冷、包装、打冷等商务服务。
  3.4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这是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之本。所谓绿色防控,一是按照不同标准蔬菜对产地环境的要求进行生产基地的评估优选;二是应该定期对蔬菜产地环境进行复查,因为很可能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因过量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鸡粪、猪粪,而导致土壤遭受砷、镉等有害元素、抗生素的污染,一旦发现蔬菜基地的环境受到污染,必须严格坚持先停止蔬菜生产,治理修复后再恢复蔬菜生产;三是依法划定不适宜蔬菜生产的区域,比如对已经被城市垃圾、污水污染的地区,以及重金属超标的地区,应规划为不适宜蔬菜生产区。同时,由于蔬菜的流通消费链非常短,从采收到上餐桌大都不足一周的时间,不允许带有农残,严禁使用剧毒、高度、长残效期的农药,并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采收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确保蔬菜安全卫生。为此,应当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当地主要病害,选用定向免疫、高抗、多抗良种。二是耕作改制上,要尽可能实行远缘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三是优化农田生态上,可通过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为害高峰;嫁接换根,培育适龄壮苗;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地面全覆盖、微灌或暗灌,设施微环境调控;合理配置株行距,优化群体结构;利用秸秆和秸秆源肥料改土肥田;水、肥、气、热协调促控等,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最大限度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减少农药用量。在运用这一系列的农业防治措施时,还应尽量避免选择大量使用劳动力的传统农艺,降低成本支出。
  综合应用物理防治措施。例如设施防护:采用薄膜避雨棚、遮阳网棚室、防虫网棚室进行蔬菜生产;诱杀、驱避:利用黄板、蓝板、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糖醋酒诱杀,覆盖银灰膜、银灰网避蚜等;物理消毒:温汤浸种、高温闷棚、高温消毒、高频消毒、土壤连作障碍电化学处理等。目前生产上,高温闷棚最简单易行,又有效果。但是很多措施有效果,却没有做到位。比如温汤浸种,种子应当在50~55 ℃持续搅拌15 min(分),而不是开始55 ℃,以后多少温度就不管了。还有一些新技术如高频消毒、微波消毒等,仍然需要国家加强研发力度。化学熏蒸处理技术,也应该得到进一步规范。比如氯化苦土壤熏蒸剂,现在药政部门不允许再新增登记产品了,所以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产品,实际上氯化苦是很好的土壤熏蒸剂,只要强化监管,只限于土壤熏蒸消毒使用,完全可以放开登记管理。
  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例如天敌利用:赤眼蜂、丽蚜小蜂、七星瓢虫、中华草蛉、食蚜瘿蚊、捕食螨,白僵菌、绿僵菌、轮枝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荧光假单胞杆菌,专化性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抗生素利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植物源农药利用:辣根素、楝素、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鱼藤酮类等;还有昆虫激素利用、性诱剂利用等等。实际上性诱剂比微生物天敌更容易发挥作用,因为微生物天敌要考虑温湿度等条件是否适宜才能寄生,而性诱剂可以做到直接诱捕。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发现和使用化学农药,是人类社会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化学农药不是“洪水猛兽”,农药残留污染是一些人滥用化学农药所致,而非使用化学农药的必然结果;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证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原本就是造福人类的重大创举。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首先要优选农药,包括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和烟雾剂(设施内),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其次是要优选药械,选用雾化度高或分散性能优越的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要特别注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第三是要适时对症用药,应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第四是要严格安全间隔期管理,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和采收产品。这些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关键是要有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让农民照着做。其实对于已经实行统一选购、集中保管、严格配发使用管理的设施蔬菜生产合作社和企业,基本上不存在农残问题,最需要加强管理的是面广、量大的零散的设施蔬菜生产农户。
  3.5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的能力建设
  据本人测算,我国每年育苗移栽蔬菜对种苗的需求量在6 800亿~7 300亿株,目前集约化育苗供苗量仅有1 000多亿株,缺口很大。种苗培育集约化标准化,是蔬菜生产现代化标准化的前提,但家家户户分散育苗难以保证种苗的质量标准,必须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让购买商品苗成为蔬菜生产的常态。在集约化育苗能力的建设上,现阶段要大力推广普及技术已经成熟的穴盘育苗和南方的漂浮育苗,同时应该加快研发潮汐灌溉育苗、电热膜加温育苗、水培育苗、方体基质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新装备、新技术,为集约化育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贮备技术。这需要将集约化育苗作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鼓励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优先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县集约化育苗场、公司或育苗中心的支持力度。
  3.6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智能化
  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智能化,是解决蔬菜产业后继无人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想“80后”的年轻人回归农业,只能靠发展轻简、时尚、高科技的智能农业,把菜农变成体面的职业。智能农业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级智能农业阶段,就是基于对传统设施蔬菜优质高产典型经验的解剖研究,将其数字化,实现病虫害和植物营养远程诊断、农事作业远程控制和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二是高级智能农业阶段,就是一方面研制具有自学能力的开放型智能管理软件,创建设施蔬菜生产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是研究不同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构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不同设施蔬菜生长模型,作为开放型智能管理软件自动化智能控制的原始模型,在自动化智能控制的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优化不断完善设施蔬菜生长模型,实现设施蔬菜生产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的持续自动优化升级。要完成上述从传统设施蔬菜生产向初级智能农业阶段再到高级智能农业阶段的过渡,亟待强化精准可靠、经济实用的农用传感器的研发。
  3.7加快发展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越来越重,连续进行3年以上蔬菜生产的温室、大棚,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连作障碍问题,无土栽培无疑是消除连作障碍的治本之策和有效途径。无土栽培可让菜农成为体面的职业,吸引年轻人回归蔬菜生产;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食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土栽培是标准化生产体系,没有连作障碍问题,可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药;无土栽培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现在有多种栽培方式,营养液栽培、潮汐灌溉、雾培、绵岩栽培、椰糠栽培等等,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和优化适宜的无土栽培方式。有条件的可以研究“潮汐+水雾”的无土栽培模式,即前期潮汐水培、中后期水雾培,充分发挥两种水培的优越性,创新水培技术体系。
  此外,都市微农业有望成为“十三五”设施蔬菜产业新的增长点。就是通过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观赏性、可食性和安全性设计与专业化租赁配送维护服务,让有条件的都市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农耕生活,享有智能氧吧,改善家庭环境,增加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以微型植物工厂技术为支撑的植物艺术壁画,也将成为都市家庭和办公场所装修的一大时尚。目前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营销模式不适应,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跟不上。